此去振州单程据说要百余里,关于里这个问题,洪涛和陈名恩探讨过好几次,也没搞明白宋朝这个里到底有多长。因为里这个单位在宋朝就没一个明确的官方规定,在宋朝的计量衡单位里,最高就到引。一引等于十丈、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一寸等于十分,再往上往下都没了。这种单位还是秦朝制定的,自秦之后就没怎么改动过,至少在宋朝没有变,官方规定的就是这么五个单位。
洪涛自己换算了一下,如果十引等于一里的话,才300多米,有点短了,按照十六进制,由16引为一里,应该是480多米,差不多和现代的一市里相符。其实如果洪涛把历史学好点的话,就应该知道他算错了,古书里曾经有记载,在清代重新修订长度单位之前,各个朝代都是以十八引为一里的,至于为啥,不清楚,反正就是这么记载的。也就是说,宋代的里要比现代的市里稍长一些,550米左右。
不管是480米还是550米吧,反正差不太多,对于洪涛也没啥大影响,也就是说从宁远河扣到振州要50公里左右的海路。按照目前这个小木船的速度,3、4级风的时候满帆可以跑到3节左右,也就是每小时55公里,基本上和成人快步行走差不多。
可别小看这个步行的速度,人走路是要付出体力的,你能走一个小时快步,能走十个小时快步吗?别快步了,你能一分钟不停的走十个小时吗?帆船就成,别说十个小时了,只要不进入无风带,不管顶风顺风,它都能走,一天24小时、连续十几天、几十天的走。所以说别看速度不快,实际上它还是比人走路快很多倍,还是驮着负重走。
说起帆船的速度问题,洪涛谁也不用问,心里门清。这件事儿他学习过,就在考帆船执照期间,他去图书馆查了不少资料,连现代带古代是一顿看啊,可见他为了玩能下多少功夫,生怕别人把他问住。如果问他懂不懂上市公司,他脸不变色心不跳就能回答两个字儿:不会!但是要被人家在玩的问题上问住,尤其他正在玩的项目上问住了,那他会觉得自己非常没面子。
唐宋时期的帆船能跑多快呢?历史记载中给出过答案。郑和宝船日行大概100海里,平均下来只有4节多。有准确记载的实例还有一个,清末有一条远洋帆船叫耆英号,从波士顿出发,用了21天抵达伦敦,总行程5264公里,平均每小时航速1044公里,也就是57节。别说6级侧后风的极端情况,那样算的话还有1级风直顶的时候呢。
明代文献《使琉球录》里有嘉靖、万历年间出使琉球的记录,从福建到首里(即现在的那霸)需要七昼夜,慢则十日可达,可以推算出当时帆船的航速大约在一昼夜行八十多公里到一百二十公里之间。
上面都是中国硬帆船的航速,是不是欧洲软帆船就能跑快一些呢?这还得分析,有记载的就是1660年7月巴达维亚总督派遣范德兰率12艘帆船到湾湾用时65天;1661年驰援湾湾的雅科布考乌率领10艘军舰经38天于7月18日到达湾湾,这样就可以可推算出欧洲软帆船一昼夜航行约六十到一百公里之间。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帆船速度不快,其实大航海时代欧洲帆船照样快不到哪儿去。盖伦帆船的平均航速也就是7节左右,地中海排浆帆船快速航行也只能在8节左右,而且只能保持一整天,时间再长桨手就划不动了。就算是极端冲刺能跑出11节以上的航速,但也只能保持20分钟,不在远洋航船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