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夕看着自己这个“半大儿子”眉头紧锁,她伸出一根素白的手指,用指腹去抚平萧靖宣紧锁的眉心:
“你担心的什么?你每年给他们俸禄为的是什么?既然他们无力处理朝政,那便是失职。记住了你才是他们的老板。
只有你对他们吆五喝六的份,哪有他们置喙你的份儿。既然他们不打算干了,那么就找能干的人来就好了。”
大周朝开国以来,就算是皇帝,那也不能不听从百官的谏言,尤其是跪谏死谏。
若是皇帝一意孤行,那便不是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天灾被百姓所声讨,在史书上更是会留下污点。
但是也许是和颜夕接触的多了,萧靖宣听了这番歪理,竟然觉得她所言甚是。他都丝毫不觉得自己的思路已经被颜夕带歪了。
“那儿臣此刻就去立马准备。”
颜夕点了点头,这个儿子现在越来越能理解她的心意了,总算没有被那些老古板们带歪。
可是把这儿子给掰回正道了,母心甚慰啊。
那些官老爷们则是一个个哭丧着脸躺在家里,休息了好些天才缓过来。
可是他们却总觉得自己的妻女,还有下人们的神情不大对,这种感觉说不上来但是却很微妙。
原来他们在宫里的这几天消息闭塞不知道,这民间的说书先生,早就按照颜夕的剧本,声色俱茂地将柳首辅和他的门生是如何不顾天意,硬是要逼迫晋王退位,结果导致十几天不下雨的,将要有天灾降临。
不仅如此,颜夕还将柳府的家事“好好”地宣传了一番,那些说书先生们拿到价值不菲的赏银,顿时眼神都亮了,说得更是起劲。
这剧本讲的是前朝有一位刘将军,他为国捐躯之后,自己的妻女府邸反而被二房霸占了。二房靠着那将军一路成为了大官,可是却总是苛待欺负将军的妻女三人。
说书人的一张口,说出来的效果要比颜夕的剧本还要好。
当讲到那刘将军是如何力敌杀敌的,百姓纷纷拍手称快。讲到刘将军是如何在重围之下不敌战死,女子们个个听闻都掩面而泣。
讲到刘将军留下的妻女是如何被二房的霸占了房屋财产,百姓能怒目以待。又讲到刘将军的大女儿是如何被刘父为了权势逼嫁,最后还被二房的女儿诬陷,最后被沉塘的时候,百姓既恨且怒。
这故事波澜起伏,百姓听几遍都不腻味。这是,有些聪明的人听着听着就觉出不对了:这前朝刘大将军莫不是就是指这本朝的柳将军?
这些百姓一个个纷纷恍然大悟,自觉自发地对号入座。
如果是从一开始这故事便是讲的柳首辅的事情,百姓们反而有些会抵触,觉得是有人故意污蔑首辅。柳首辅名声赫赫,很多人也不会相信。
故事半遮半掩,欲盖弥彰,反而让百姓们觉得自己窥到了真相。一个个都痛恨那二房。即使事实上柳夕母女三人没有被二房苛待过吃食逼着跪祠堂,百姓们却都纷纷信以为真。
这时候好些人觉得自己猜到了真相:你说,为什么这柳首辅偏偏要在那宫中执意跪谏,说不定就是以公谋私,想要彻底摁死大房,好霸占人家家产。
一时之间这种言论就在街头巷访广为流传。如果有不信的,百姓便会怼回去:那你说说这黄梅雨的季节却日日大晴天,是为何?
晴了十日还可能是巧合,可是又一旬过去了,后来一个月都过去了,却依旧是滴水未下。
江陵此时本应种上稻米的水田,连土地都干涸了。
好在颜夕和萧靖宣早有准备,这才没让这些农民佃户损失一年的收成。百姓们从说书先生的口中得知了太后娘娘和晋王做的事,纷纷拍手称赞。
等到这些官老爷们休养了半月有余,他们这歇下去的心思就又活络起来。
他们不跪了,不去受那罪,但是他们能罢朝啊。
罢朝可以在家休养,不吃苦受累,是个好法子。
他们互相通过气后,便想着,这一个人罢朝有违体制,但是若这朝中半数的官员都不上朝不处理官务。想来晋王也会有所忌惮。
等他们修养了大半个月,再次志得意满地坐着小轿去到衙门口,临进门的时候却被门口的官兵给推搡了出来。
“大胆!你竟然敢把礼部侍郎堵在门口?”
那门口的卫兵看着这前任礼部侍郎还在这里吹胡子瞪眼,就不耐烦地说:“新任的彭侍郎现在还在府衙里好端端的坐着。他特意吩咐小的,若是有人前来闹事,就打出去。”
“彭侍郎?彭胜云?就是那个顶撞本官,不许那女子被沉塘的那个小小笔吏?”
江誉登一听这话,登时瞪大了眼睛,就彭胜云那个不起眼的小官,还能做侍郎?
这肯定是他在做梦。
同样傻眼的,还有其他那些站在六部府衙前,却被推出来不许进的那些首辅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