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守寡失败以后/作者:樱笋时/晋江
清冷的黎明之中, 司州大人在马上所说的话清晰又仿佛模糊:“诸位,你们初入都护府之时,我便曾问过, 你们来都护府,可想于官途上再进一步, 可想无愧庙堂君王、无愧亭州百姓,现下, 这场大考,便是诸位回答这个问题之时!
你们眼前所见,俱是我亭州百姓, 俱是我们的父老乡亲!亭州打了三年的仗, 是谁供你们衣, 是谁供你们食他们不该沦落到如今这般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下场!”
不知是谁,小声问道:“司州大人!咱们能否赈灾相助……”
司州大人的目光锐利地看来:“赈灾相助你们真以为以往那些赈灾是在帮助他们张开嘴便到手的米粮吃了,人的脊梁骨还能直得起来赈灾的米粮终有吃完之日, 那之后他们又该如何去岁亭州的情形你们想必都是心中有数, 没有一粒米粮能用来浪费在惫懒之人身上!”
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细思之事, 赈灾之后, 百姓何去何从,没有人会想着如何振作他们的精神,一时间,所有人屏气凝神。
然后, 只听这位司州大人一字一句地道:“我镇北都护府绝不赈灾!我要你们振作他们的精神!亭州的父老, 不曾被北狄的铁蹄击垮, 如今更不能被饥荒击垮!不只叫他们眼前不饿肚子,更要叫他们挺直腰杆,无需他人相助也能知道今后的路该如何去走……这就是你们的大考之题,镇北都护府第一届府学学员,全体听令!”
府学学员,这是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陌生称谓,却叫场中每一个人都清晰地知道,那是他们这一届参加过集训的人的共同称谓,那是在叫他们!
“你们每两个人一组,将负责两百亭州百姓,你们必须叫得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姓名、知晓他们的过往、明白他们现下的期盼,你们必须要让他们知道,镇北都护府没有一粒免费的米粮!纵使可以赈灾能赈一时,也不能赈一世!他们想要吃饱,可以!干活来换!都护府会发布活计,完成多少活计,便能领取多少米粮!
如何激励他们,如何帮助他们,如何保证他们干活换粮、吃饱肚子不生乱,你们的集训小考中俱有教导,全看你们做得如何。
他们能干多少活,全取决于你们对他们的鼓励,最后能有多少人能留下来走向新生,全取决于你们提供多少帮助……亭州城池,这些百姓的命运,俱在你们手中,是叫他们食不裹腹就此消折,还是叫他们振奋精神重归生计,两百人的未来,全在你们,这就是你们的结业大考!
若能通过此次大考,你们便会被授予新的官职——安民官,护佑百姓、大魏基石,是为安民官!”
微曦晨光中,起了一阵寒风,参加过集训的每一个人,忽然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这次集训之中,学官在课堂上所说的那些,应急预案制定、人口调配引导、户籍登记造册……竟没有一堂课是白给,原来,从将他们召集到都护府的那一日起,司州大人就已经预见到了今日,希望他们能够在亭州父老乡亲需要之时,激励百姓振奋他们的精神……成为大魏基石了吗
杨怀军与龚明对视一眼,不知为何,既觉肩头从来未有的沉重,又忽觉从来未有的……热血沸腾。
一个又一个名字被点到,所有人渐渐听得明白,所谓的两人组合,基本为文吏与捕快的组合,都是从集训班一与集训班二各取其一,回想他们当初的课程,确实也略有差异,一边更倾向于具体的百姓指挥与调度,识字算术只是恶补,另一边更倾向于文案工作,诸多与口头说服、笔端记录之事。
场中所有人不会知道,在未来,这种差异与分野会更加清晰明确。
而现下,郭怀军与龚明不知是否平素关系就好的缘故,竟又被分到了一组。
不到盏茶功夫,一百三十一组人马就位,很快列出了所需之物,应急预案中他们早就学过,要如何面对这种极端的情况,整个亭州城的都官体系配合下,城中诸多资源就位,一切很快进入正轨。
从亭州城门洞开之时,关大郎便觉得眼前一切有些跟不上趟,先是那欲砍杀他的家伙不知怎么,就被那些个威武雄壮的金甲武士抓了起来,唬得他们同村的人个个抱着脑袋蹲在了地上,大气也不敢出,谁晓得下一个会不会抓他们,实是这些武士看起来太过凶恶,没人敢惹。
过不多时,忽然有人过来问他们:“各位乡亲,镇北都护府可以以工换粮,你们都将姓名居住告诉我,待会儿咱们一道取粮去。”
取粮!
关大郎立时朝那话说之人扑去:“粮粮在何处!”
关大郎扑过去的身形又不由顿住,好似饥饿又忽地回到身体中,叫他生不出半分气力——那说话的人一身蓝色衫子,与旁边另一人一道,竟是两个官吏。关大郎不敢再上前,先前那恶人那样凶残都被抓走了,他如何不怯。
没有想到,这官吏却极是耐心地向他解释道:“都护府会提供米粮,但要你们干活去换,先在我这里登记清楚,满了两百人,方可跟着我一道去领活。”
一听这许多弯弯绕绕,关大郎的眼神有些犹疑,这几日从家奔来亭州城的途中实是太过周折,叫他不敢轻易相信什么人。大家伙饿得不成,一听不是立时有米粮,还要干什么活计,登时便呆滞在原地,不肯上前。
那个矮的官吏便向关大郎道:“这位阿兄,我叫龚明,乃是亭岱郡的书案文吏,我旁边这位名唤郭怀军,乃是亭阳郡的捕快。”他一指周遭来回奔走呼喊的蓝衫官吏们:“我等俱是从亭州诸郡而来的官吏。咱不说虚的,就说米粮,你们最清楚不过,一粒粒米粮,都是地里劳作一粒汗水摔八瓣换来的,朝廷的米粮也不是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纵使能给一时,还给一世以工换粮,干多少工便有多少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