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科举舞弊一事,真是弄得人心惶惶。
两人出了门,靠在车辕上马夫站直,迎他们上去。
宋问道:“请,先送我去一趟工部。”
王义廷点头应允,这样向车夫转述。
两人在马车里对立而坐,感觉车轮在底下滚滚而行。
宋问:“原来朝廷还在查这事吗?”
“这是什么话?朝廷如今在彻查啊!很是看重才对。”王义廷道,“若非你的事情盖了风头,朝廷纠察一事,恐怕已经传得漫天风雨了。”
宋问:“……那是我的错?”
王义廷叹道:“有好有坏吧,也保保太学的掩面。只是可惜了这位学子,恐不能善了。”
宋问眼睛转了转,试探问道:“终生禁考,严不严重?”
“自然!”王义廷,“这不是前途尽毁了吗?”
对于官宦子弟来讲,已是相当严重了。对于臣子来说,也是极不给面子。后继无人,岂不是要没落?
宋问摆手道:“那你就这样上奏吧,也算救人一命,给他开辟一条光明之路。”
王义廷:“……”
王义廷哭笑不得道:“我是户部侍郎,于此事,有什么说道的资格?如今已经是横插一手多管闲事,那还敢越俎代庖,上奏请罚?”
“那是谁?”宋问想了想,了然道:“哦,许贺白是吧?”国子监祭酒嘛。
王义廷又是一惊:“你岂能直呼他的名讳?”
宋问眨着眼无辜道:“许贺白?还说不得了?哼。”
王义廷:“……”
马车不久便到达工部。这次有王义廷在,宋问也不用走后门了。两人直接进去找人。只是王义廷也不知道,宋问来这里是有什么打算。
工部右丞正在印刷的房间里,宋问过去的时候,地上满是纸张,一片慌乱。
从印刷术发明至今,书册价格骤降,但购买的需求却日益增多。整个工部都在忙着刻印,忙着制书。
不止长安需要,临近郡县也都需要。还想慢慢推行出去,却很难抽出人手。
工部右丞走出来,身上还沾着墨渍。他朝两人抬手施礼,笑道:“失态了。”
宋问歉意道:“知道右丞繁忙,又叨扰了,实在是对不住。”
工部右丞浅笑道:“客气了。先生这次来,是先前的书册出了什么问题?还是需要加印了?”
宋问:“不是书册,是想麻烦几位,帮忙再印一份东西。”
宋问找他们,是想加印一份传单。
这份传单里,呼吁远近的手艺人,前往茶楼授学。
无论是学什么的,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在茶楼开班授课。一切资费,由茶楼承担。
几人听着,犹豫道:“这是想做什么?”
“职业培训,或者说,就业培训。”宋问看向两人道,“凭什么读书,就只是为了入仕呢?二位,请问你们手下的人,越会背四书五经的,越好使唤了吗?”
工部右丞失笑道:“宋先生,我工部与吏部礼部等可不同,没有那么多文章好写的。倒是要画图纸,更需要一些有经验,有想法的手艺人。”
科考又不考水利,也不考机关术。
王义廷:“户部也是要看人的。对人打交道,或是对账册打交道。”
那些官宦子弟,哪会做帐对账啊?他们恐怕有些人,连账单都是没有见过的。
工部右丞道:“都不是什么难事,进了官署再慢慢学,慢慢教呗。”
宋问:“是了,天底下没有那么多文章好写的。读不好书,未必就做不好事。选贤举能,所谓的贤能,应当能做得好事的人。我可以叫它,专业对口。”
几人互相对视一眼,大致明白宋问的意思。
其实对于这些工艺技术类的人才,朝廷确实是比较缺乏的。所谓高手在民间,有些人哪怕大字不识,但是对机关和水利,却颇有造诣。
可是,“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大多人求学念书,为的不过就是一朝俸禄而已。他们甚至不知道,将来要做的事究竟是什么,这样确实是不好的。
宋问说:“我希望让那些学子,纵然考不上科举,也能找到别的出路。念书应该是这个好处才对。念了书,开阔了眼界,才有了更多的选择。才有机会明白,自己喜欢做什么,合适做什么。而不是反而将自己框死在入仕这一条路上。”
工部右丞想了想,拍手道:“好。你若是真决心要开,我工部也可以派人过去,给你们讲讲水利,土木。”
王义廷说:“若是需要,户部如今倒是可以抽出两个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