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老街这是城隍庙豫园”韩晓熙看着牌坊问道。她前世曾经来此地游玩过,不过这时候可没有耸立如云的高楼大厦,也没有盘旋蜿蜒的高架道路,所以一时之间并不怎么敢确定。
“是啊,你来过”
“没有,在书上看到过。”韩晓熙打了个哈哈,转言问道“你带我来这儿干什么”心里却在腹诽,如果要逛园子也太早了
“我们去乐圃廊吃点心,那里的海派点心最正宗,走,去晚了还得排队。”
“乐圃廊”其实就是现代的“绿波廊”,楼还是那座楼,只不过还没有经过翻新。
它坐落在九曲桥的旁边,位置非常好,临水又临街,对面就是“豫园”。透过窗还能看到那隐藏在绿树碧水之中的二层小楼,好似古代女子的闺房。
一进门儿,便能看到里面忙碌的窗口和稍嫌拥挤的排队人群,扑鼻的食物香味迎面袭来,令人满口生津。
徐亦凡给了她一个你看我说的没错的眼神。明明他也不是海城人,却对这儿的道道门清。
“你这么大老远地跑来接我,这顿饭还是我来请”韩晓熙一边走上点菜口排队,一边跟徐亦凡商量。
“你非要跟我分得这么清楚行,那就那你请,先说明,我可是不会手下留情的,当心我把你的零花钱全花掉。”徐亦凡也配合着打趣,如果她觉得这样安排会舒服一些,他就不会强硬要求。反正一顿饭也吃不了多少钱,她现在有学校补贴,吃不穷她。
“行,只要你能吃得下,就随便点千万不要客气。”
所以说是不客气,徐亦凡倒也真的没有跟她客气。两个人点了两碗白粥,一份眉毛酥,一份春卷,一份桂花拉糕,还有一份枣泥糕。本来韩晓熙还想要点小笼,但徐亦凡却没让,而是自己去外面买了一屉蟹粉小笼回来,道“要说小笼包,那还得要数南翔的最正宗,可惜有些远。不过对面那家南翔小笼口味也不错,至少比这里的要好很多。来来,你尝尝,这东西就得趁热吃。”
韩晓熙夹着包子扭儿,扯起一个放在勺子里,轻轻咬开外皮儿,慢慢嘬一口里面的汤汁,果然鲜美无比。再把只剩下皮肉的包子蘸点儿醋汁放在嘴里,肉香混合着蟹粉的鲜香,还带着丝丝醋酸味儿,好吃得能把舌头都吞下去。
结果一顿早饭,韩晓熙其他东西碰都没碰,只把一屉小笼吃了个干干净净,其他全进了徐亦凡的胃里。
“来,喝口茶水消化一下。这小笼有些油腻,怕待会儿你胃不舒服。”徐亦凡看她咽下最后一口,慢条斯理地给她倒了一杯茶水。
“走我们先出去再说。”韩晓熙接过来一口喝下,站起身来说道。她本来是想多坐一会儿,喝口水休息休息,但无奈身旁的目光太过炽热,“虎视眈眈”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让她坐都不好意思再坐。
他们吃完饭大概有七点多,韩晓熙本来已经以为“乐圃廊”的早餐生意算是很好的了,就连买餐还需要排队。可直到这会儿才发现,之前只能算开始,这会儿才是真正的高峰期。
这不,原先只是买餐窗口紧张,这会儿连吃饭位置都要靠抢了。两个人还没有起身,身边便已经站好了眼尖占位的人。
“又不在那一杯茶的时间。”徐亦凡嘴上说着,但是还是跟着站起来,走在她身后。
等出了饭店,走在九曲桥上,韩晓熙才问道“这里的生意一直都这么好吗怪不得人人都想要住在大城市,吃的用的确实比省城都要好上不少。”
“你看到的都是少数现象。”徐亦凡摇摇头,真正的海市小市民她还没有见过,那是就连针头线闹也能计较半天的,很会计算着过日子。“本地人很少会来这里吃早餐,只有慕名而来的外地人或是家里条件不错的才会偶尔来一趟。不要小看这口吃的,南京路上有一家月饼店,老字号专门卖鲜肉月饼,那儿每天排队的人都能排到黄浦江边。就是住在浦东的,也情愿坐渡轮到他家去买。”
韩晓熙想想也觉得自己问了一个很幼稚的问题,就算是在贫穷落后的六十年代,只要是条件允许,大家也都是想把日子过得有滋味一些。她现在多少能够理解前世那种据说一顿饭就要提前三个月预定,起步就要三千多块钱的新概念餐厅。无论什么时候,人都不缺乏对美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享受。只不过,这些也是要看对象,对于大部分还挣扎在温饱线的普通百姓来说,那纯粹就是浪费的表现。所以说,贫穷有时候,的确可以限制人们的想象。